停了两届。
二战期间,世界杯停办12年,这中间原本应有的1942和1946两届世界杯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停办。
1930年成功创立后,国际足联又在1934年和38年两度举办世界杯,其中1938年在雷米特的祖国法国举行。
1938年国际足联第三届世界杯在法国举办,之后的第四届世界杯开幕时已是19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可怕的浩劫,足球世界杯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1938年第三届世界杯之后,整整12年都无法举办世界杯的赛事。1946年7月25日,国际足联在卢森堡召开历史性会议,决定恢复世界杯赛,并将奖杯命名为雷米特杯。
1942年的基辅已经被德军占领了将近一年。当地德国驻军指挥官决定组织有德国和苏联球队参加的足球比赛。原基辅迪纳摩队的球员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他们是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竭尽全力击败占领军的球队吗?还是应该故意放水,而冒险丢失自己的尊严与荣誉?
1942年的基辅已经被德军占领了将近一年。当地德国驻军指挥官决定组织有德国和苏联球队参加的足球比赛。原基辅迪纳摩队的球员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他们是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竭尽全力击败占领军的球队吗?还是应该故意放水,而冒险丢失自己的尊严与荣誉?
1941年9月19日,乌克兰名城基辅陷落。在基辅战役中,苏军有数十万人被俘。在混乱的包围圈中,一些基辅迪纳摩足球队的队员们未能找到游击队,也未能顺利突围。他们决定返回基辅,其中球队的守门员特鲁谢维奇在基辅队球迷约瑟夫·科尔迪克(Iosif Kordik)的面包店里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由于科尔迪克是德裔,所以能够享受到一些特权。作为一个狂热的球迷,科尔迪克很想组织一支足球队。所以到1942年春天,特鲁谢维奇一直在基辅的街头留心寻找,看看能不能遇到自己的前队友。他第一个找到的是球队的边锋马卡尔·贡恰连科(Makar Goncharenko),接着两人又陆续找到了一批原基辅迪纳摩和基辅火车头队的球员。这批队员组织起了一支名为星俱乐部的球队,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当地的比赛。
1942年夏天,星队参加了基辅地方联赛,这是由原足球运动员、卖国贼格奥尔基·什韦佐夫(Georgi Shvetsov)组织的联赛。6月7日,星队以7比2击败了什韦佐夫控制的一支当地球队,接着以6比2和11比0的比分先后击败了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两支球队。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星队将迎来德国占领军的PGS队。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队员们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目前德国人的定量配给制度下,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力气踢比赛。还有人担心和德国球队比赛很可能是自取其辱。但是迪纳摩队的核心球员们却决定不但要踢,还要赢。如果市民们看到法西斯的球队被击败,那相当于为被德军所盘踞的基辅带来一丝新鲜的空气。
不过队员们在比赛期间难以进行太多的训练,因为除了踢球之外他们还要上班。只是在面包厂附近的空地上做些有球训练,大家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比赛节约体力。只有前锋伊万·库兹缅科(Ivan Kuzmenko)一直在苦练自己的任意球技术—30码开外的远程轰门,同时再借机训练一下守门员特鲁谢维奇。库兹缅科的关节有些伤病,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法跑动太多,但仍然希望在比赛中起到作用。
在比赛前几天,球队中最受尊敬的球员米哈伊尔·斯维里多夫斯基(Mikhail Sviridovsky)给大家找来了一套球衣:红色上衣,白色短裤,红色球袜。大家都知道,红色对德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过队员们倒是有信心认为德军不会干涉他们的穿着。因为德国人也想在球场上击败这支“红色”的球队。
接下来的比赛完全没有按照德国人的预料发展。比赛以4比1结束,星队获胜。过了几天的7月17日,德国人又找了另外一支实力更强的球队,比赛结果更惨:6比0。此后的两场比赛在星队和匈牙利球队之间展开,两场比赛的结果分别是5比1和3比2,还是星队获胜。基辅市民开始为这一系列比赛而悄悄庆祝,那些队员们在大街上也时常被人们认出来,并向他们致以微笑和感谢。
在第5场比赛中,德国人决定给这些不识趣的俄国人点教训。他们组织了一支强队,高射炮队——代表德国驻军的高射炮部队。其队员以前都是在德国足球联赛里效力的专业球,据说有些人在战后继续在德国职业联赛效力。这些德国球员营养充分,体格强健。然而在8月6日的比赛里,高射炮队仍然以1比5的比分败下阵来。星队的球员们据说在比赛中曾听到有球迷低声喊:“上啊红小子们!”。
真正决定这些球员命运的比赛在8月9日展开。这次的对手仍然是高射炮队,德国人决心挽回颜面。星队的队员们也明白,德国人不会轻易让他们在几千球迷面前一直这么赢下去。果不其然,在比赛之前有盖世太保的头子到他们的更衣室里,用俄语直接下达命令:“你们队在进场之后,必须向对手行举手礼并高喊‘嗨,希特勒’!”此外,这个盖世太保还提醒他们,不要赢下这场比赛。基辅迪纳摩的队员们沉默了,盖世太保说了一句俄国谚语:“沉默就表示同意了”。队员们在比赛开始之前没有说一句话,但在登场之后,在队长斯维里多夫斯基的带领下,队员们齐声高呼:“Fizkult privet”(苏联 体育 比赛前的一句问候语)。
赛前正在行礼的德国高射炮队球员为了报复第一场失利的羞辱,德国高射炮队在比赛中采取了及其硬朗或者说粗暴的踢法。前锋马卡尔·贡恰连科(Makar Goncharenko)回忆:“他们朝我们凶狠的撞上来,队员们甚至能听到骨头节嘎嘎作响。而那个裁判根本就是个睁眼瞎,甚至在我们被犯规之后还咧嘴笑”。场上的裁判当然都是德国人,因此德国队员可以肆无忌惮的瞄准星队的核心球员犯规,反过来星队队员则完全被束缚了手脚。此外,德国裁判为了尽量不让星队得分,抓住一切机会吹罚星队越位。因此星队队员只能求助于远射或者是一对一突破。不过在半场结束的时候,比分还是星队3比1领先,其中库兹缅科用远程任意球攻入一球,另外他还策划了贡恰连科的另外一粒进球,后者面对对手的严密防守将球送进网窝。中场休息时,卖国贼什韦佐夫和另外一个德国军官先后走进星队的更衣室,无非就是奉劝队员们不要不识时务。
然而,下半场比赛更加激烈,双方都不想输球。比赛开始不久,库兹缅科的大腿受伤而被迫下场。高射炮队此后抓住机会连进两球扳平了比分,但是星队并未就此罢休,此后又攻入2球,据说后卫克莱缅科在将德国队的队员与守门员全部过掉之后,将球停在球门线上,然后转身将其踢向中圈。最终比赛以5比3的比分结束。
8月18日,星队全体队员被捕。经过32天的审讯、羞辱和威胁之后,这些球员被指控勾结地下抵抗组织和游击队。此后,这些队员纷纷被关押起来,等待他们的命运是集中营。6个半月后的1943年2月,由于集中营遭到游击队的袭击,战俘营指挥官决定随机枪毙三分之一的囚犯。2月24日,3名球员被处决,其中包括特鲁谢维奇和库兹缅科,以及在比赛中羞辱了德国人的克莱缅科,他们的遗体后来被扔进了臭名昭著的“娘子谷”—德军在基辅附近的屠戮场。贡恰连科和斯维里多夫斯基以及另外一个叫丘特切夫的球员幸运的从集中营越狱逃跑,最终活了下来。贡恰连科后来成了乌克兰足坛颇受人尊敬的教练,他的弟子包括迪纳摩名宿瓦列里·洛巴诺夫斯基(乌克兰足球名宿,在苏联联赛中出场258次,进71球,先后执教过基辅迪纳摩和苏联国家队)和奥列格·巴济列维奇(和洛巴诺夫斯基同时代的优秀前锋,作为教练曾经在多个球队辅佐洛巴诺夫斯基)。
幸存的贡恰连科和斯维里多夫斯基
1975年,洛巴诺夫斯基率领的基辅迪纳摩队在获得欧洲优胜者杯之后,迎来了欧洲超级杯的比赛,而他们的对手恰恰是德国霸主欧冠得主拜仁慕尼黑队。比赛的结果是基辅迪纳摩主客场双杀对手夺取冠军。对于三十多年前的那场传奇比赛来说,这也许是最为合适的句号。
当年比赛的 体育 场门口的纪念雕塑
法西斯时代的国际米兰
法西斯的名词出现在古罗马,它把当时象征最高权力的束棒和象征法律的斧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权利工具,用向来意正严词的表白获取了人民的赞扬。黑白色应该是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化黑衫党所代表的颜色。
国际米兰建队来一直坚持着国际化的政策,鼓励各国的球员来踢球。在意大利,这一点与当时AC米兰,都灵队等那些过于本土化的俱乐部是不一样的。但在30年代初鼓吹种族论,独裁化的意大利本土法西斯主义盛行,与之相反的左翼等势力(国际米兰的高层明显就是足坛的左翼势力)受到严重的打击,当初墨索里尼修理国际米兰针对的就是左派的高层,因为当时国际米兰进球后球迷都是行纳粹理高呼墨索里尼的,但是俱乐部高层对这种行为比较厌恶,甚至有过制止的行动,这自然激起墨索里尼这个独裁者的不满。况且墨索里尼发迹的老巢就是在米兰,当地有这样一只思想与之相驳的球队存在,显然是不利于墨索里尼政府的统治和独裁,虽然国际米兰高层们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法西斯的暴力是异常凶猛的。当时谁如果不投黑衫党的票,就将遭到致命的报复。而且还有一个因素,墨索里尼本就是一个狂热的足球迷,他认为足球是宣传政治的最好手段,当初米兰2家俱乐部争夺梅阿查的时候,墨索里尼曾经留下一句经典的有益于米兰德比的话:无论谁得到他,转会必须出现有利于米兰的结果!”还有说墨索里尼是AC米兰的铁杆球迷,尚无从考证了。至于当时合并进来的球队US Milanese Milano(米兰人联队)是什么性质的球队,其实就是一只黑衫党人控制的法西斯主义的球队。然后国际米兰被迫改名为安布罗西亚那(Ambrosiana),这个本土化的名字,从而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国际米兰进行法西斯化。我想如果当时俱乐部的高层们不作出妥协,也许会象西班牙独裁者佛郎哥对付巴塞罗那俱乐部机枪镇压的那一套一样。毕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墨索里尼倒台后1945年俱乐部又改回了原名。但是这最为黑暗的10多年也成为一小撮他队球迷无理攻击国际的“证据”。。。
所以不要人云亦云啊···
二战时中国足球明星是中国香港的李惠堂,曾经代表中国参加过德国柏林的奥运会,也代表中国去过日本参加运动会,多次打败日本,为国争光!
二战时期有关足球题材的电影是1981年上映的《胜利大逃亡》。由当时的球王贝利、史泰龙等明星主演。
电影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在巴黎举行一场足球赛,盟军战俘队改变逃亡计划,在球场上大败德军的故事。
中国足球二战的时候没有进过世界杯
根据相关信息查询显示,二战的时候没有举办世界杯,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在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下首次闯进世界杯决赛
《胜利大逃亡》
剧情:二战期间的法国,德军的一座战俘营里,傲慢的德军决定与被关押的战俘举行一场足球比赛,热爱足球的战俘们其实无心应战,只想乘机挖隧道逃跑,但在真正比赛时他们却在5万名法国观众的鼓舞下,改变逃跑计划,在球场上大败德军。
如果不是因为54届奥斯卡奖的评委集体打盹的话,这届奥斯卡的小金人无疑会颁给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足球电影《胜利大逃亡》,这部由美国和英国于1981年联合摄制的足球巨片除了由当时如日方中的硬派巨星史泰龙领衔主演之外,还囊括了球王贝利和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以及一大批上世纪80年代初红得发紫的足球巨星们。故事取材于二战时期一段真实的史实,讲述了一群盟军战俘组成的足球队挫败纳粹德国的球队,从而粉碎其妄图利用足球比赛挫败盟军士气的阴谋。影片高潮迭起,惊险曲折,特别是在结尾之处,足球巨星们在绿茵场上的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镜头,至今仍深深留在许多球迷和影迷的梦幻中。